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房屋局

長者版

我们的抱负、使命 放大鏡 放大鏡
A 最小 A 原設定 A 最大

社會房屋

澳門的公共房屋起源於為救濟及慈善。1928年,澳門台山區一破舊的貧民屋邨發生大火,屋邨被燒毁,翌年政府在原址重建了一系列的矮小平房,成為澳門第一個公共房屋屋邨,直至1949年已建成23座共711個單位。其後,政府不斷增建單位。

年份

1960 ~ 1968 年

  • 從六、七十年代開始,政府以租賃形式為低收入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提供了五至七層高的樓宇作為社會房屋;多年來不斷對該等屋邨進行修繕及改建,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較佳的居住環境及公共設施。
  • 這段時期大約有300多個單位落成,主要是由援助性質的組織、私人慈善機構、宗教及社會援助團體或由國際組織資助興建。當時建成的屋邨如下:
    祈望村 -- 32個單位;
    石排灣屋邨 -- 32個單位;
    氹仔平民新邨 -- 200個單位;
    羅必信夫人大廈 -- 70個單位;
  • 嘉翠麗大廈A座 -- 70個單位。
  • 隨着社會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祈望村、石排灣屋邨及氹仔平民新邨已先後拆卸,而羅必信夫人大廈亦已改建為適合長者居住的房屋,並於樓宇內增添多種的設施,例如升降機、平安鐘等,更有社會服務團體在其內設立長者服務中心,24小時為長者提供緊急服務。

1970 ~ 1984 年

  • 這段時期由政府直接或透過社會輔助部門興建的單位共有734個,當時建成的屋邨如下:
    嘉翠麗大廈B/C座 -- 270個單位;
    祐漢順利樓 -- 224個單位;
    筷子基平民大廈 -- 240個單位。
  • 其後本局於1995年將嘉翠麗大廈A/B/C座改建為適合長者居住的房屋,且不斷完善及增加各種的設施,並有社會服務團體在樓宇內設立長者服務中心,24小時為長者提供緊急服務。

1985 ~ 1992 年

  • 這段時期所興建的社會房屋屋邨數量最多,其中最大型的社屋屋邨望廈平民新邨於1988年落成。當時建成的屋邨如下:
    1985年-台山平民新邨A/B/C座-579個單位;
    1988年-望廈平民新邨-650個單位;
    1992年-氹仔平民新邨-263個單位。

2005 ~ 2007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有青洲社屋- 青泉樓,提供210個單位。

2008 ~ 2009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筷子基社屋(快富樓) - 484個單位;
    筷子基社屋(快意樓) - 400個單位;
    青洲社屋(青松樓) - 252個單位。

2010 ~ 2011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青洲社屋(青翠樓)-672個單位;
    望廈社屋(望善樓)-588個單位;
    青洲社屋(青雅樓)-357個單位。

2012 ~ 2013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望廈社屋(望賢樓)-346個單位;
    石排灣社屋(樂群樓)-4,672個單位。

2014 ~ 2015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筷子基社屋(快達樓)-737個單位。

2016 ~ 2017 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氹仔社屋(日昇樓)-694個單位。

2018 ~ 2021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望廈社屋(望德樓)-768個單位。

2022年

  • 這段時期興建落成的社會房屋屋邨如下:
    台山社屋(台暉樓)-510個單位。

 

返回上一頁 正常模式